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文化资讯
 
新常态下“互联网+”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机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8-24 14:57:05  点击:1380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新概念。信息时代网络技术与多种行业结合产生了新的变化,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全新契机。2014年,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文化产业的内在结构和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也在互联网因子原本高度活跃的文化产业领域投下不小的波澜。通过网络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看小说等正成为当下社会文化生活的新习惯,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产业的融合,成为一个新的市场契机。而在更多观点看来,随着两者更深度地融合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巨头提出的“泛娱乐”战略,将有望在盘活文化产业方面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而在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再次提出包括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等在内的11项重点行动,并做好保障支撑进行了部署。对“互联网+ ”的顶层设计,必将催生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互联网+ ”将成为改变你我的重要力量。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样处于“互联网+ ”的宏观趋势之下,文化建设如何从“互联网+ ”的浪潮中找到支点,我们需要进行深入思考。

  关于“互联网+”的演化与推进,时来则匆,其进也难,关键在于时务面前,快速找准方法和路径。如果说连接是基础、融合是途径,那么协同便是“互联网+”的目标和状态,创新则是“互联网+”带动其他领域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协同、创新将成为“互联网+”落地生根,不断拓展其发展深度与广度的支撑。

  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与“互联网+ ”的有机结合是必然的。在文化产业方面,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仍然面临“新常态”背景下的转型升级困境;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人们群众的文化需求逐渐得到满足,但仍存在内容供给数量缺口与供给方式创新的瓶颈。因此,“互联网+”必将成为其跨越瓶颈、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创造并满足需求的撬动点,找到文化建设与“互联网+ ”快速、有效结合的重点,很有必要。

  一互通共融:“互联网+”与文化产业链条的内在联系

  (一)互联网重构文化生产力——智慧链

  作为创意性、知识性、融合性强的产业,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从来不会是没有支撑的,有三大要素十分重要。,对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第二,对人才具有高度依赖性;第三,对开放和多元包容具有高度依赖性。

  互联网的功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料,通过对硬件、软件、创意以及资本等要素的整合,可以塑造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文化商业生态系统,这是一种颠覆。社交网络是很好的例子。据调查,参与社交网络的人群中,94%的人通过社交功能进行学习,78%的人用以分享知识,49%的人借以和专家互动,形成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大脑链”。

  (二)互联网提升与重塑文化产业平台经济——平台链

  平台经济所指的是一种虚拟或真实的交易场所,平台本身并不生产产品,但可以促成双方或多方供求之间的交易,收取恰当的费用或赚取差价而获得收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升级和普及,平台经济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的集聚、实体的集聚,不断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互联网给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爆发点和增长点,越来越多的平台型文化企业与文化创意平台经济集群开始出现,并且崭露头角。像京东商城、凡客诚品、一号店、阿里巴巴、易讯、易购、库巴、当当、亚马逊等平台型企业均把网络效应发挥到了,网络效应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免费”和“开放”的噱头始终受到大家的青睐。

  (三)互联网推动了文化产业精准定位服务群——服务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定位也愈来愈。互联网可以提供全面感知、互联互通以及智慧服务,正是这些大数据技术的突破使得文化产业的市场定位更加精准。用户广泛的移动分布,运输带来的边际成本的降低,内容服务高度的汇聚集中,这些突破都是的,是互联网推动了文化产业可以快找到自己的服务群体,文化消费、文化服务的效率均得到了质的提升。

  有调查表明,中国的90后一代,超过70%的人都有上网经历,超过一半的城镇儿童的家中有互联网连接。在这样的互联网背景下,90后、00后成为了影视产业的重要受众群。电影产业而言,从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IP电影受到追捧,像《何以笙箫默》 《左耳》《小时代4》等纷纷争相上映,这样一些电影原本有大量的粉丝,所以对于电影投资者来讲风险小、回报大。

  (四)互联网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贸易链

  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的文化发展战略,所谓文化走出去,是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不断提高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从而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的认识,增强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和我国的国际话语权,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近年来中国对外文化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中国的网络游戏为例,依托互联网,采用授权代理、联合运营等出口形态,在经过7年探索发展与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中国游戏行业的海外销售额在2013呈现出井喷式增长,销售总额达18.2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了219.3%(数据来源: GPC and IDC),中国原创网络游戏海外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势头。除了网络游戏外,许多影视公司也频频向外使力,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收购美国第三大电影院线AMC影院公司,小马奔腾公司收购数字王国等,这样一些例子都展现出我国文化企业的实力。

  二颠覆创新:当文化产业牵手“互联网+”

  (一)大数据:助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文化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成果十分明显。但是依旧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比如文化内容的创作水平较低、文化服务质量较欠缺、文化产品供需矛盾等问题。如今,文化产业正处于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大数据的出现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相当好的契机。

  文化产业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有着得天独厚优势。首先,文化产业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作为它自身来讲,拥有的数据量越多消费价值越大。其次,有一句话说得好“文化产业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虽然是俗语,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文化产业本身是数据和内容的产生地。文化产业归根到底是进行内容生产的产业,因此,大数据的驱动和激活能力,还体现在它对于内容生产的作用上。大数据不是的,在现阶段技术上的落后可能使大数据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偏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大数据虽然不能决定文化产品的内容创制,但可以优化文化产品的内容创制,为文化产品的创作提供建设性意见。,用户资源也是文化产业的一大优势,文化产业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和规模,对庞大的用户资源去进行数据分析,毫无疑问这将会是文化产业未来基于大数据业务转型的关键性条件。

  1、大数据时代的文化产业

  2014年两会后,国务院出台的个文件是《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互联网数字技术的运用如火如荼,从美国的《纸牌屋》到中国的《小时代》,从淘宝网到亚马逊,大数据的作用一次次被证实。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网络、物联网、云计算之后,大数据逐渐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国在2012年3月22日宣布将投资2亿美元实施“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可以看出美国对于大数据重要性的肯定,而随后世界各国也给予了大数据很大的关注,如果说这仅仅是政策或宏观上的关注,大数据在实践上取得的成果更是引人注目。不论是Facebook利用大数据进行的广告投放所取得的可观收益,还是《纸牌屋》热播背后大数据的巨大作用,不得不承认,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所谓大数据,是一种在多样或大量数据中快速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其根本依然是洞悉消费者需求。现如今,文化消费的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意味着“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显著。在大数据的时代,文化产业与大数据的融合也体现了文化产业学科一直存在的现象,实践先行、理论滞后。不论影视业《纸牌屋》依靠大数据而赚的眼球经济和热烈讨论,还是电子商务中淘宝、娱乐宝和京东出版的纷纷试水,大数据在文化产业行业的运用越来越广、越来越普遍。

  2、大数据时代的文化企业

  过去我们常常通过因果关系来判断事物,但大数据的出现完全颠覆了我们的惯性思维,海量的数据使得社会更加理性,人们的生活和行动愈发透明。这是一次革命,同样也是一次挑战。多种多样的大数据环环相扣,任何一环都可能影响人们的生活以至于整个社会。因此,对大数据时代的展望十分必要,而大数据时代,文化企业想要适应这个巨变的时代,也需要通过展望和预测,来作出相应的准备与调整。文化产业作为以科技发展进步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与大数据融合应当是自然而然的,可以看到许多文化企业并未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很好地抓住大数据的转型期,民营书店的倒闭、《竞报》等一系列纸质媒体的倒闭,正告诉我们文化产业转型的重要性。大数据时代既是文化产业的一次机遇期又是一次挑战期,想要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必须抓好大数据这次机遇,将文化产品与大数据完美融合。

  传统的文化企业想要自己建立数据库、购进大数据技术不是没有可能,但资金和技术上的难度可见一斑。但还有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可以使传统文化企业搭上大数据的快车,成功抓住受众的数据和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产品的创制和宣传推广,这是建立与大数据机构的紧密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分享与互动关系。在传统报纸深受威胁的,英国《卫报》仍然保持活力,是在于《卫报》在报道中对于大数据的运用,不仅通过网络收集的数据分析热门话题和内容,还在内容编写上,用大数据说话,以数据来作为报道说服力的佐证,赢得读者的欢迎和持续关注。要做到不被时代抛弃,大数据时代的文化企业必须做出颠覆与创新。

  (二)工业4.0:“智能制造”在文化产业中的运用

  1、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还有多远

  历经20年发展,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工业占GDP的37%,提供了全国25%的业岗位。在500余种工业产品中,水泥、发电设备、手机、计算机、彩电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比例约为 20%。

  《中国制造2025》近日正式公布,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制造业由大到强,创新是必由之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专利制度的有效运用将发挥重要的助推作用。

  根据知识产权局统计数字显示,早在2010年的时候,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比重达到52.9%。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而这个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强大。在这个令人振奋的变化背后,人们看到的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加强,看到的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看到的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

  工业1.0时代:18世纪末,有了机械制造设备,创造了机器工厂的“蒸汽时代”;工业2.0时代: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有了电气化和自动化,将制造业带入分工明确、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模式;工业3.0时代:从20世纪70年代初,一直延续至今,信息化的出现使得更高水平的自动化制造得以实现,机器开始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机器均可以部分替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入工业4.0时代,有了智能化。有关资料表明,工业4.0可以实现4个互联。一是生产设备之间的互联。这意味着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的智能工厂将无所不在。二是设备和产品的互联,这意味着智能工厂能够自行运转。三是虚拟和现实的互联。四是万物互联,即将一切还未连接起来的人、数据、流程和万事万物都连接起来。随着互联网不断向万物互联进化,人们将以多种更为紧密和更有价值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根据思科研究显示,在未来10年,万物互联在全球范围内创造的整体价值将达到19万亿美元,其中商业领域价值为14.4万亿美元。

  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且在国务院常务会再度明确概念后,互联网将在中国制造业升级过程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我们在研究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时,会提到一个轨迹:过去技术对零售变革的推动,是“技术变革—生产变革—零售变革—顾客变化”,而“互联网+”时代的轨迹变为“技术变革—顾客变化—零售变革—生产变革”,与手工技术和工业技术革命不同,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的基本逻辑是: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传播路径增加—顾客全渠道购买—公司全渠道零售—公司适应全渠道零售的生产。究其原因,互联网打破时间、距离的限制,使信息高度透明、公开化,这显然大大降低了消费者与企业的沟通成本,也大大提升了消费者在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参与度,开始优化资源配置。以小米为例,小米手机通过微博等互联网交互平台让用户与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测试等前端环节,作为userinnovation的代表,小米手机的案例恰恰说明了“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为中心”给制造业带来的新变化。可以说,传统的制造企业一直以来以自我为中心,而中国的互联网化是从消费者互联开始,“互联网+”给中国制造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要积极融入互联网而不是被动等待颠覆,则须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体验为核心,重建传统制造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供需关系,围绕个性化、定制化和精准化的用户需求,从传统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型。

  2、工业4.0带来的文化产业变革

  我们知道,工业4.0时代的到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新兴产业产生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工业4.0与文化产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工业4.0的发展需要文化产业的支持;另一方面,工业4.0将会为企业智能制造在文化产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对于社会多元化的需求还跟不上趟,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虽然和传统制造业相比进步不少,但离国际水准还差一大截。工业4.0恰好是一个机遇,对于文化产业工作者而言更要紧随其后,高速学习、分享教育、跨界整合会成为工业4.0完成时期人们必须掌握的能力。例如大型在线教育模式慕课(MOOC)现在已经非常成功地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框架,这使得更多的成功者和领头人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传播自己的经验。文化产业与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的融合,既是共同的机遇又潜藏着危机,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要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

  (三) 创新2.0:时代发展“新常态”

  1、“互联网+”引领创新2.0时代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创新2.0,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新常态”强调走创新2.0时代的群众路线,走创新道路、内涵发展道路,所以,以人为本、注重创新、用户体验的价值越来越凸显,我们要彻底地转变思维方式,跳出条条框框,要充分融入到从创意设计到工艺制造这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放创新的环境氛围中去,把握机遇,实现腾飞。

  “互联网+”的提出也引发创新2.0研究群的热议。讨论认为,“互联网+”实际上涵盖了当下创新2.0研究与发展中的新工业革命(工业4.0、第三次工业革命)、开放开源、众包众筹、创客浪潮、智慧城市等一系列热点趋势。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新常态”下实现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也将紧跟“互联网+”演进和发展的脉动,并在其中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

  2、创客崛起:这是的时代

  如果说在创新1.0时代,创新的主体是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科研人士,那么在这风起云涌的创新2.0时代,创新的主体已然悄无声息地开始向大众转变。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创客,不论年龄、不分职业、不管地域,或许一个属于“创客”的黄金时代要来临了,这可以称得上是的时代了。

  《经济学人》杂志在2012年提出:“虽然互联网是人类的革命,但它不属于产业革命。只有这个革命渗透到、第二产业,才会发生大规模的产业进步。”“互联网+”的热潮是建立在制造业、实体经济之上的一次“乘方”,推动实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仍是中国重要的任务。作为推动实体经济有效发展的手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了政府工作的焦点。

  2015年6月4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这是一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统性、普惠性政策文件,是迎接“创时代”、推进“双创”工作的顶层设计。如今创业创新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也已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洪流中,创客成为为重要的力量,他们从生活各个角度推动文化和科技、创意设计与科技、社会服务与科技的融合,为社会创新提供新动力。创客们的行动,充分释放了草根创新的潜在活力,为许多社会与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政策使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再是一句稍显“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有着多项财税金融扶持的“新政策”。这一政策背后,属于“创客”的时代已经来临。《意见》从9大领域、30个方面明确了96条政策措施,从建立创业扶持的新机制、财税金融新政策、创业服务新模式方面为创意创业提供了保障。此外,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创新创业发展。

  2015年1月5日,深圳市政府以官方名义向海外推介深圳“创客之城”的名片,发布关于促进创客发展的若干措施,规定创客空间可获100万资助,还举办了深圳国际创客周,为国内外创客打造互动交流平台。我们有理由相信:创客崛起,将更有力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也将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未来。

  三如虎添翼:“互联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服务升级:互联网激发文化消费意愿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副总经理张元林指出,互联网平台颠覆了传统资讯生产的组织形式、传播途径、商业模式,借助互联网,资讯传播传递成本变得非常低廉。根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报刊《中国电影报》获悉,截至2015年7月30日,全国电影市场2015年总票房超203亿元,同比去年上半年的137.43亿元、前年上半年的109.94亿元增幅分别达48%和85%。正是因为互联网降低了成本才使得票价越来越低,从而激发了人们的消费意愿。

  加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市场的精准分析。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文化公司可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运用可量化的市场定位技术,实现对文化市场的精准分析,以及对客户的更妥帖服务。以《纸牌屋》为例,《纸牌屋》的投资方Netflix公司的网站有近3000万订阅用户,这些用户每天在 Netflix上产生3000多万个行为, Netflix基于这些数据和第三方数据(如尼尔森的收视调查)进行分析,并终做出了拍摄《纸牌屋》的决策。

  (二)消除壁垒:推动新的文化产业生态链的形成

  “互联网通过整合创意、硬件、软件、资本等要素,正在形成具有极大包容性的文化商业生态系统,把文化企业和文化消费者的隔阂逐步消融。”以电影生产为例,片方通过开设微信、微博公众账号的方式定期发布影片动态,与观众互动,打通口碑营销,催生粉丝经济。而逐渐兴起的在线售票则凭借着便利、低价的优势,吸引着用户和影迷,同时提高了影院资源使用效率。观众通过众筹方式转化为投资者,进而增加影片的持续关注度、观众的参与度。这些互联网的新形式与文化产业产生了微妙反应,在过去一年半时间内,中国有超过100部影视作品通过众筹平台成功募集到制作费用。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真正实现了制作者与消费者间界限的突破,实现了影视产业与草根资本的对接。

  伴随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逐渐增强,所谓的“手机党”遍地开花。互联网重构与颠覆了文化产业,使得许多传统产业不得不去蜕变,新的文化产业生态链不断形成。那么,文化产业如何做,才能在这个新的生态链中更好地发展下去呢?找准定位至关重要。从这方面来说,互联网的发展形成了平台经济。

  (三)跨界融合:促进泛文化产业平台的搭建

  互联网的出现让很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使得原本较为松散的企业、散布的资源可以集中到一起,这是所谓的平台型企业和平台经济集群,这种泛文化产业平台的搭建,使得各产业门类不再孤立存在,而是全面跨界连接、融通共生。

  融通共生过程中要注意重塑内容生产关系。互联网时代,科技固然可以颠覆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但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还是内容生产。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文化创意+”对内容生产的促进作用,让所有创作者可以通过网络触达用户,通过基于互联网的生态找到与其匹配的消费者,获取认同感和商业价值,使内容领域“生产关系”的变化驱动“生产力”发展。例如:在腾讯动漫等平台上,无法通过传统动漫媒体实现职业化的佟遥,在腾讯动漫上拥有了点击量过亿的作品《御史》,这背后,是渠道、终端等多方面的驱动。

  (四)汇聚力量:加快文化贸易走出去的步伐

  全球化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趋势势不可挡。互联网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强大动力。在“互联网+”模式下,文化活动是多方向的,无论电影、电视、音乐、动漫还是电子游戏,在输入外来产品的同时,将以灵活的内容和新颖的平台,同中国文化一起迈出国门。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中国应该生产更多让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文化产品,而非宣传品。因此,民营文化企业和文化人才宜将眼界放远。只有当民间的个体力量汇聚在一起,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文化的强势崛起。

  (五)注入活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

  “互联网+”带来的科技、艺术、人才自由交流,将催生一个大创意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要求企业和个人从资源驱动型转化为创新驱动型,以适应网络与文化产业的深入融合。众筹模式的兴起为一大批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新思路,极大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众筹模式的兴起为小微文化企业解决了一个非常大的难题,那是融资难。

  回顾众筹行业的大事件,2014年3月,淘宝众筹频道上线;2014年7月,京东金融上线了京东众筹……越来越多的巨头开始瞄准“众筹”领域,2014年也因此被业界人士定义为“众筹元年”,折射出该领域蓬勃的爆发潜力,众筹已经开始成为互联网时代融资的重要方式。股权众筹可以为众人投资创业,将闲散的资金聚集在一起,帮助一些有梦想的年轻人创业。它的特点是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创业者提供了无限可能的同时,也为投资人实现了参与梦想成功后的满足感。创业创新蔚然成风,互联网精神及技术所带来的新型投融资模式,将深刻地影响中国经济,这也是中国经济未来的答案所在。

  注:以上内容选自《重构·颠覆——文化产业变革中的互联网精神》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上一页:互联网思维与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下一页:无锡旅游文创产品:逐渐由自主研发替代采购
    
文化资讯
> 中国”2024大运河主题… > 无锡:多元焕发文化活… > 老厂房“变身”,看商… > 一脉千古成江河 江苏守… > 文商体旅融合,老城厢…

会展信息
> “心源·藏域——王万… > “盛世传芳”当代青年… > 扬州市文化旅游名城发… > 无锡举办梅村泰伯庙会… > 2023茶学梅非具象美术…

北仓门创意剧场
> 海内多知音 丽日共春风… > 当前语境下传统剧场如… > 小剧场: 用情怀感动… > 文创50条已起步 上海剧… > 无锡:大型原创音诗画…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