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非遗博物馆 > 刺绣文化
 
水族马尾绣 水乡常州放异彩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3-20 12:51:56  点击:2196

 

  戚区丁堰常丰樟村,近千名新市民的入住,使这里成为有名的贵州三都县水族村。

  淳朴的水族人在城市经济建设中挥洒着汗水,也带来了他们特有的民俗文化,马尾绣无疑代表性——再怎么寒冷,水族妇女还是情愿美丽“冻人”,只在毛衣外面套件单薄的青黑色圆领历襟宽袖上衣,领边、襟前、衣角、袖口的马尾绣艳丽夺目。

  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一种现存古老而又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是刺绣的“活化石”。

  近,随着丁堰街道马尾绣创业基地的顺利推进,走出大山的马尾绣让越来越多的龙城市民领略到它的奇美。

  潘永贤找到了创业的机会

  而立之年的潘永贤眉清目秀、乐观开朗,是马尾绣创业基地的负责人,“在丁堰1400多名贵州同乡中,数他的人缘”。

  出生在贵州三都的小潘,从小读书上进,然而家境平平。为了让孩子容易业,高中毕业时,父母为他填报了幼师大学专科。2003年毕业后,不甘心当孩子王的潘永贤不顾父母反对,只身来常,找到了在丁堰打工的哥哥,决心白手起家。

  潘永贤的哥哥在一家制造企业打工多年,通过引荐,小潘进入该企业当了操作工。他聪明勤奋,很快得到企业主认可,当上了销售员。凭着真诚的个性和幼师学习练下的口才,潘永贤业绩斐然,有了在常安身立命的资本。与此同时,他在同乡中的人气指数也不断攀升,聚会聊天、家有喜事、遇上难题,总会拉上这位有文化、讲义气、工作好的小老乡。

  时间一长,潘永贤得到了贵州、常州两地官方的关注,三都县聘他为驻常劳动协理员,而在丁堰,他成了统战部门的联络员。每次参加统战会议,小潘总会把需要反映的情况和大伙儿的意见建议详尽列出。

  一场新春联谊会上,潘永贤在恳谈中意想不到地获得了创业的机会。

  “记得当时统战部门领导问,水族同胞还需要政府做些什么,我把酝酿了一阵子的想法说了出来。”

  水族妇女生了孩子得自己带,每个家庭至少有两个孩子,长子5岁时,才允许生育第二个孩子。也是说,通常10年时间里,一家四五口的生活来源完全维系在男主人身上,这也是贵州在常打工人员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旦孩子头疼脑热需要医疗,生活费“断线”也是常有的事。水族妇女为了节省家庭开支,往往自己做衣服做鞋,衣服鞋面的装饰图案也是自己动手绣,这是近些年媒体频频报道的马尾绣。能不能让居家妇女在空闲时间做些马尾绣工艺品,由政府部门帮助推广,让她们挣些钱?

  事实上,在潘永贤的老家,马尾绣市场已开始升温,当地许多妇女凭手艺获得了效益。

  潘永贤的建议立即得到统战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一系列调研和可行性论证,马尾绣创业基地项目被推上议事日程,潘永贤也结束了收入较为丰厚的营销生涯,在丁堰街道及同乡的支持、资助下,申领了民营非企业“常州市金凤凰水族马尾绣品有限公司”的执照,当起了创业基地的经理。街道还为公司免费提供了办公所需的上千平方米崭新的马尾绣创作室、工作室、展示室。创作室由专人根据市场需要负责绣品的图纸设计;工作室招录10-20名员工进行刺绣,部分在家带孩子的妇女亦可在家完成;展示室主要负责作品的展出及销售。

  全新的企业,全新的装备,马尾绣在江南龙城安下了温馨的家。

  韦菊花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在贵州三都有位闻名全国的马尾绣民间艺人,名叫韦桃花。此刻记者采访到的一位水族妇女名叫韦菊花,大伙笑称:她俩虽排名,可是互相并不相识,但这位在丁堰的水族妇女,马尾绣手艺也颇为精湛。

  不惑之年的韦菊花算得上是“老常州”了,与其他女性同乡相比,2001年来常打工的她显出少有的爽朗,普通话也说得特别响亮流畅。韦菊花告诉记者,她娘家在贵州独山,六七岁开始跟着长辈学马尾绣,早学的是做鞋,随着手艺的增进,开始制作围裙、背带。家乡到处是马,要用马尾随手扯一些,如果担心把马扯疼了,用剪子剪几根。“好比做饭做菜一般,马尾绣也是我们那儿的姑娘在娘家必须学会的活计,没想到如今它能成为挣钱的工作。”

  15年前,韦菊花出嫁,和当地许多小家庭一样,夫妇俩在甜蜜的感情中艰苦谋生。小韦平时在家当裁缝,缝制成衣,等到赶集的时候拿到街上卖,起早贪黑从来没休息过,即使这样,收入也很微薄,个孩子出生后,家境更显窘迫。

  为了过上好日子,她随老乡来常,在丁堰一家纺织厂打工,“每天只要上12个小时的班,还有12个小时可休息,顿时感觉日子过得真舒坦。”“轻松”的日子没过几年,第三个孩子出生了,为了带孩子,她只能歇在家中。为贴补家用,她重新当起裁缝,只是生意十分清淡。

  那天,韦菊花从老乡那儿听到了喜讯:政府为她们搭建了马尾绣创业平台,常州市金凤凰水族马尾绣品有限公司正在招工,“马尾绣是我们的传家宝,这可难不倒我。”信心满满的她立即赶到创业基地报了名。

  绣品所绣的鱼、凤凰、蝴蝶、蝙蝠、花草以及水书、图腾等图案全部留在她的记忆里,无须拓样,能直接在布面上定图案、填心、镶边、订“金钱”……当上“金凤凰”员工的韦菊花说,这下终于定心了,完全可以做到工作、家务两不误,无须纠结以后是继续留在家里当清苦的裁缝,还是外出打工。韦菊花还说,她的嫂嫂、弟媳也都来到常生活,她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们,共同在马尾绣工作上找到乐趣和收入。

  潘可霞要传承家乡的瑰宝

  在贵州三都,年轻人潘可霞可谓幸运儿。娘家条件好,让她顺利完成了中专学业;女大当嫁,夫家同样殷实。小潘和爱人是中专同学,两人按说在当地找份较好的工作也不是难事,但有着远大抱负的小两口大胆向长辈提出了他们的想法:父母亲创出的家业,那是你们的成,做子女的绝不能坐享其成;趁着自己年轻、有些文化,想到经济发达地区闯一闯。

  6年前,怀有6个月身孕的潘可霞随丈夫来常,丈夫学的是机械专业,毫不费劲地找到了工作。生完孩子、逐渐熟悉周围环境的小潘与同乡交往多起来,她发现,很多跟她一样在家带孩子的同乡忙完家务也没闲着,“那不是马尾绣吗?”一直生活在县城的小潘没学过马尾绣,看着其他姐妹在布上绣着好看的花样,这些好看的花样又出现在她们自制的水族服饰上,她羡慕不已。“既是水族妇女,自己不学,将来女儿也得学,不如以身作则,当好马尾绣的传人。”利用闲暇时间,小潘开始向邻家姐妹讨教,然而各有各的忙,始终学不周全。

  马尾绣创业基地的诞生,让潘可霞找到了全新的课堂。在工作室,她可以一道道工序跟着前辈学,“说难不难,说不难也难”,比如步的卷线,取马尾3至4根做芯,手工将白色丝线紧密地缠绕在马尾上,使之成为类似低音琴弦的预制绣花线,一双手、三股线同时协调运作,非一朝一夕功力所能成,“开始都不知道怎么下手,现在虽然上手了,一小时也至多只能卷1-2根线,每根线长约50厘米”。

  第二步是固定框架图案,将白丝马尾芯的绣线盘绣于传统刺绣或剪纸纹样的轮廓上;第三步用7根彩色丝线编制成扁形彩线,填绣在盘绣花纹的轮廓中间;第四步按照通常的平绣、挑花、乱针、跳针等刺绣工艺绣出其余部分。

  马尾绣工艺十分复杂,采用这种工艺制作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张。马尾绣主要用于制作背小孩的背带(水语称为“歹结”)及翘尖绣花鞋(水语称为“者结”)、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虽历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其造型理念和程式化符号基本不变。制作一件“歹结”要花一年左右的时间。

  除了跟在常州的老乡学,每次回贵州老家,潘可霞还会缠着婆婆、嫂嫂,听她们讲马尾绣的家传心得;到当地市场上寻找马尾绣商品开阔眼界,同时选购马尾、丝线等原材料带回常州。难能可贵的是,她还借阅了相关书籍,以丰富、提升自己手艺。

  在创业基地,除了绣制荷包、绣花鞋等传统绣品,潘可霞等还把她们的手艺“植入”了领带、票夹、镜框、手机袋中,努力让古老的艺术“现代化”。去年,她们还走上了“达人秀”舞台,用绣着“同心”标识的马尾绣表达水族同胞与汉族同胞一家亲。(高吉 李梅香 钱静华)

  来源:常州日报

上一页:台湾发行清代刺绣邮票
下一页:巧夺天工的刺绣工艺
    
非遗博物馆
[非遗资讯] > 非遗传承的青春力量 > 工业遗产在博物馆中复… > “非遗+旅游”助力文旅…
[中华] > 山东济南实施泉城品牌… > 维权 面临成长的烦恼 > 的“吃货经济”如何走…
[刺绣文化] > 锡绣妙手绣紫艺 > 丝绸“”如何焕发新生… > 刺绣给我的启示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