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非遗博物馆 > 中华
 
"变脸"中谋"变心" 文化创新为三凤桥注入活力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4-14 16:22:41  点击:2416

 

  “我们发现,从13:30到17:00,外地客人很多,一般饭店这时候都已暂停营业,因为如果开着,成本会比较高。”缪军告诉记者,考虑到光点心无法完全满足下午的消费需求,因此这里除了提供点心外,还会供应20多道无锡菜点以及一些主食,让消费者从9:00一直到20:00,都能吃到饭菜、点心。不过缪军也表示,光靠点心部的厨房肯定是不够用的,但有了酒家大厨房的配套,可有效避免不足。

转型文化旅游产品

  装修改造除了注重产品外,此次这家的“变脸”还强调了向文化旅游产品的转型,文化元素被大量运用。

记者在效果图上看到,白墙青瓦的门头设计,让全新的三凤桥在高楼林立的中山路上显得别具一格。新店整体风格充满了浓郁的江南特色,很多细节的点缀,又让这股“泥土气”凸显出时尚的现代元素。记者在二楼已经装修好的餐厅看到,格局布置上采用了非常传统的木简设计作为隔断,木简上刻满了无锡的名菜名点。还有不少地方如今虽看不到实景,但据缪军介绍,届时酒家一楼会设一个人文书吧,里面会有一些江南游记、摄影绘画、人文典籍,可供客人取阅,也可购买。卖排骨的大厅还做了民国时期无锡人买排骨的风俗石雕。而即将在6月调整完亮相的熟食卖场,也做了一条无锡风情画的长卷。这些设计,不仅让市民感受到无锡文化,也为向外来游客宣传无锡文化提供了很好的窗口。

  “绍兴的咸亨酒店、杭州的知味观、苏州的松鹤楼,如今都成了当地的餐饮地标,研究它们的成功模式,不难发现文化元素的包装和推动起了很大的作用。”缪军介绍,为了整体形象的打造,改造时把靠中山路的一面,也是现在卖熟食的一楼店面打造成无锡特产店,在这里能买到齐全的无锡特产。而靠崇宁路的一楼,改造后将专做无锡的特色小吃。通过改造后,外地游客不仅在三凤桥能吃到无锡特色小吃,还能尝到正宗的无锡本帮菜,临走时可以直接带走正宗的无锡特产。这种一站式的饮食服务,能让游客充分感受到无锡原汁原味的文化气息。

具有地方特色的曾经是一方之宝,然而这些历经风霜的老品牌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市场和时代的考验,从三凤桥的此番转型中不难看出要将无锡菜发扬光大、走向全国的勃勃雄心。

有两件事在缪军的印象中记忆深刻,让他感受到消费者对无锡菜的感情正在复燃。件事是今年2月份,荣氏家族在锡团聚选择了在三凤桥办家宴。“当时我们专门为荣家做了一桌无锡的传统菜,因为里面有一些人是在国外生活,可能饮食习惯上会有不一样,但我们认为比较重口味的响油鳝糊、筒肠、菜猪油玉兰饼居然全部吃光了,根本没想到无锡菜竟然还有这么大的魅力。”缪军说。第二件事是刚刚过去的清明节,三凤酒家的散客排队取号排到了160号,其中外地客人占了大半,这是历史上次。而且买熟食的顾客里,以前只买盒装酱排骨的外地消费者开始买起其他无锡卤菜,外地顾客的熟菜消费量次占到了10%以上。

“这两件事给我的感触很深”,缪军感慨,以前苏州菜和无锡菜并称苏锡菜系,如今苏州菜涌现了很多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而无锡菜却淹没在时代大潮中,除了酱排骨外可能已经没有叫得响的菜,而且曾经的一些名菜自己已经放弃,却被外地重拾在做,实在是可惜。因此,此番将有80%的无锡名菜名点将在新的三凤酒家中重现。

记者注意到,虽然一直在强调老菜的挖掘传承,但此番三凤桥点心部并没有全部启用老的厨师班底,酒家也是新老厨师结合。“我们这次的厨师团队会以年轻人为主,有不少还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其中有一些是‘90后’。”缪军表示,无锡菜点要走出去,需要充分吸收时尚餐饮的养料以及年轻客群的意见。

20多年次大变脸

上世纪90年代,三凤桥和鸿运、烤鸭馆共同构成了中山路地段上的餐饮金三角,包揽了全市一半左右的婚寿宴。在随后的几年间,鸿运扩张了地盘,烤鸭馆变成了锦江大酒店,形象破旧的三凤桥地位渐失。

此次斥资千万元的大动手脚,是这家的次真正“大变脸”。记者了解到,三凤桥肉庄1987年曾在原址改造扩建,1989年竣工,4000平米的营业面积内设立了食品部、酒家部、客房部。期间虽然也有局部调整,但由于股权不明晰,分散的股权机制决定了企业对利润的偏重,而非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通盘考虑。直到2011年,商业大厦大东方股份有限公司以98%的持股比例将其纳入麾下,三凤桥才开始正式整体的定位规划,并付诸改造行动。

“当时,企业内部对三凤桥到底怎么改的争论很大,有人认为要全部推倒重来,也有人认为还是原地翻新比较妥帖。”缪军透露,因为占地面积小,如果要全部拆除重建的话,整体建筑会很难做,对日后经营会产生影响。因而后来还是采用了原地翻新的稳妥做法,将一楼已经租出去的小店面收回,二楼的婚纱店则移到一楼,整个二楼全部改造为餐厅。

在三凤桥新一代经营者的计划里,老店的“变脸”只是一个开头,更重要的是“变心”,改变现有的经营管理机制和理念,才是“拯救”餐饮工程的核心。(朱洁)

链接:三凤桥肉庄

原名慎馀肉庄,由原经营猪行、肉摊的王云清于1927年开设,店址在三凤桥堍,经营生、熟肉为主。王云清重金聘请名师蔡杏根,融合无锡烧煮熟肉的南北两派精华,创制的酱炙排骨(俗称肉骨头)骨酥肉烂、香美味鲜,驰名沪宁线。无锡沦陷时货财被洗劫一空,后逐步恢复。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1967年转为国营。上世纪70年代改名三凤桥肉庄,1987年在原址改造扩建。进入21世纪后,三凤桥肉庄及三凤酒家又进一步扩大。

 

上一页:不少外地游客嫌无锡打烊太早
下一页:天津“泥人张”两企业共享 争传人闹上法庭
    
非遗博物馆
[非遗资讯] > 非遗传承的青春力量 > 工业遗产在博物馆中复… > “非遗+旅游”助力文旅…
[中华] > 山东济南实施泉城品牌… > 维权 面临成长的烦恼 > 的“吃货经济”如何走…
[刺绣文化] > 锡绣妙手绣紫艺 > 丝绸“”如何焕发新生… > 刺绣给我的启示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