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产业研究 > 专家视角
 
徐诚一:德化瓷的艺术价值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6-13 10:58:20  点击:2764

 

  德化瓷在我印象中神秘而遥远,真的有机会走近德化瓷产地,感觉到德化瓷不仅仅只是一个名词符号或一种材质,它已是我可以切实触摸并真实感受到它内在体温的传统文化载体。它的气息,它的光泽,它的品质,它的表情,它的意境都使我无限留恋和感动,德化成为我艺术创作中留有无限意味的回忆和神往。
  人是社会属性的人,因为人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必然与社会发生联系,现实与理想、艺术与生活都是人生中丰富多变的情感体验,是面对还是回避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艺术态度。雕塑艺术是精神领域中的一种形态,它的价值意义只有在与艺术家生活的碰撞对话中才会存在。因此,我们不能把现代雕塑创作局限于狭小空间而束缚自己的灵感与情感,而应以拓展、开放与实验的心态来对待。我在南京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几年的专业训练使自己的雕塑基础得到了提高,但课程大多以泥塑人物写生为主,没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材料。大学毕业后我的雕塑创作主要是以玻璃钢复合材料为主,雕塑材料上的制约与局限使自己在创作中形成一种难以摆脱的心理障碍。2007年年初,德化陶瓷学院邀我去做讲座,感觉命中注定我与德化瓷有缘,见到德化瓷不想走了,瓷土的洁白温润很符合我的雕塑创作心性,置身于瓷都产区使我感觉到一种归属感与认同感,带给我一段艰辛而愉快的德化瓷塑艺术创作生活体验。
  福建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古瓷都。德化位于福建中部素有“闽中屋脊”之称的戴云山的山脉腹地,德化陶瓷始于新石器时代,到唐代已初具规模,是具有上千年历史的“瓷都”。德化也是雕塑家神往的地方,尽管德化地理位置偏僻,城镇建设有些难尽人意,但假如你真正走近这个城镇,深入制瓷企业、民间作坊与街道小巷,你会发现许多技艺高超的瓷塑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让我深切感受到德化传统瓷塑艺术的无穷魅力,在他们身上我看到自己这么多年在雕塑创作上的苍白和薄弱,感觉到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从内心深处萌生出一种感动。德化瓷塑似乎使我找到了更适合自己雕塑创作的语言形式,考虑再三,总觉得自己无法放弃雕塑创作与德化瓷融合的情结,尽管想在德化建立雕塑创作工作室面临着诸多困难与压力,但我在当地艺术家朋友的热心帮助下还是在德化待了下来。德化瓷塑艺术是以塑造为主要表现手段,置身其中倍感充实与亲切,在德化瓷塑中寻找到中国传统雕塑艺术表现形式风格的传承痕迹,在德化学到了许多在学院架上雕塑中体验不到的东西,我将这种原生态民间意味浓重的瓷塑技艺的体验与碰撞,视为创作中领悟和学习传统艺术的积淀过程,以求使困惑中的我能够寻找到一个传统与现代的雕塑创作契合点。
  不论从事怎样的艺术创作,都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思想,一种生活态度和情感取向。在德化做瓷塑创作,我内心多了份平和中的宁静,改变以往创作中过多的浮躁和焦虑心态。我不再刻意在创作中强加更多的符号与元素,开始意识到作品的内涵是通过创作者自身的艺术取向和修养自然流露表达出来的,所谓艺术语言完全反映在创作者真情实感的生活体验与自然表白上。自己是无锡本地人,在一个地方待的太久了感觉容易麻木,换个环境能使自己能够保持思维的敏捷与创作勤奋,寻找新的创作语言关注点,选择德化瓷有利于在雕塑创作上的学习与提高。德化因为偏僻交通不方便经济不发达,至今仍然保持着传统瓷塑创作的相对原生态。德化民风敦厚朴实,从事瓷塑创作的本地艺术家热情好客,从瓷土的购置到烧窑等许多环节他们都给予热情帮助,我在德化丝毫不觉得拘束和不便,在德化的瓷塑创作和生活可谓乐在其中。选择用德化瓷材质与形式进行雕塑创作以前还不多见,在德化的创作生活培养了我对德化瓷的深厚情感,加深对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历史发展进程的进一步理解,使我在雕塑创作中受益匪浅。
  和许多雕塑界同行一样,我的生活比较清静,追求一种朴素、自然与简单的生活方式,在物质生活消费上没有过多的要求。总觉得我们现在做雕塑的环境条件比起古代历史上那些社会地位卑微、生存环境险恶、生活条件艰难的民间艺人要好得多,但是这些所谓“卑微”艺匠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闻名世界的中国雕塑辉煌历史。相比之下,我们现在同样从事雕塑创作的不能不觉得汗颜,因为我们为功利所累,把更多时间精力都放在对名利欲望的追求上,艺术创作上又有多少更高的精神性追求?想想这些总会让我感觉惭愧。德化瓷使我寻找到一种全新的雕塑艺术生活方式,我是一个习惯生活在自我内心的人,只是想通过作品来证明自己在社会的一种存在方式。
  现代德化瓷作为这一地区的支柱产业,企业在产品开发与经营上很多都是以国外工艺品的形式风格要求来评价审美的,一些企业经营者看了我的创作作品总觉太“中国化”。我完全理解他们的意思,他们是站在国外工艺品订单商品性的角度来评价的,他们以这样的语句来评判作品,自然有他们的价值标准和存在道理,然而他们的评价从另一方面肯定了我的主观努力。我在学院时完全是按照“法式”或“苏式”的西方雕塑教学体系来学习的,多年以来,通过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学习研究,越来越感觉到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博大精深,中国哲学和东方文化的宽厚大度。中国雕塑其意象性特征在对神韵、意境、技巧、文化的讲究使它较西方雕塑更早达到容天地于造型之间,纳品性于形神之中。对中国雕塑文化的神往与仰慕,使我在创作时自然而然地将我理解的中国雕塑形式、方法和审美融汇其中,从德化瓷塑作品中能够找到我意欲伸向传统雕塑文化之间的思维脉络与创作途径。因为“中国化”并不是从雕塑的形式和表达上与传统有什么直接地借鉴或因果关系,而是内在血脉中的一种美学表征和精神气质。
  德化这个充满中国陶瓷传统文化积淀的地方,其场景与气息已使我的创作意图向自然融合,在德化做创作我不太多想作品的取向问题而是顺其自然,任凭自己的感觉去表现。总觉得创作者的作品取向决定因素在于个人修养、学识、智慧、才情与品性的自然流露和显现凝聚,而不太可能仅仅依靠所谓刻意的经营来实现。雕塑是一门造型艺术,造型取向、形态处理和整体姿态的塑造把握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背景,每一种文化都有他们血脉相依相连的符号性“印记”,虽不具体但很清晰,这是一种文化的取向,这种取向反映在雕塑创作中,创作者感觉他塑造的形体舒服了,这是创作者背后文化身份的作用影响。如果这种感觉不舒服或别扭,哪怕作品中再多刻意的符号化与图示化,也很难使人感觉到艺术情感的真实性。艺术创作者犹如生活中的人群一样,外表上区别不明显,然而每个人的家庭、教育、成长背景各不相同,因此这种文化上的身份取向是每个人长期积淀的过程,来不得半点做作与虚假,否则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不自然的。
  雕塑创作选择什么样的材料非常关键,它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创作作品的艺术品质与审美倾向。我尝试过木雕、玻璃钢、树脂、金属等材料,一直到有机会接触德化瓷时才有感觉。原因是德化瓷温润细腻而亲近柔和,尤其是烧成后作品材质所呈现的那种天然而极具包容性的宽厚温暖,从容典雅的润白色让人陶醉。面对大自然所赋予的独特韵味瓷土,创作者再也难有浮躁,剩下的只有一种感动与平和,一种真诚的善性。德化白瓷纯洁又纯粹、瓷质材料平和又亲切、坚硬又冷峻、洁白又高贵,它包融丰富深厚的语言形态于一体,适合我个性化雕塑形式风格的审美倾向。我在雕塑创作中偏爱使用单纯而自然的材质媒介,德化瓷延续使用千百年,基本成份没变,是这样一种极具传统意味的自然材料,千百年间历代艺术家赋予它不同的情感与意蕴。其材质充满着传统的艺术气息,我试图用雕塑的眼光与表现方式,延用传统的瓷土,在作品中唤起一种历史与时间的记忆,引发一种日常熟知中的“陌生”新意。德化瓷塑艺术由于千百年以来严格的技艺传承因素和作坊师徒式体制,瓷塑技术的登峰造极深深地局限了瓷塑创作者对审美的单向性、孤立性认知,在德化到处可以感觉到这种极为保守审美习惯的强势存在。因此,作为一个院校专业背景的“异乡人”在德化自然也会感觉孤独和陌生,作品之间的巨大反差促使我更加勤奋去创作,工作室里摆放着百余件德化瓷塑新作,引起德化产地愈来愈多同行朋友的关注与认同。
  通过在德化半年多的生活体验,我忽有所悟,心想每位艺术家确定自己艺术创作的取向时,大概都有了各不相同的定位,若定位于技术,则前人达到的高峰后人未必能够超越,若定位于艺术,则顶峰的后面还会有一座又一座的高峰可以去登攀。在德化我常感到茫然与空白,也有过充实和自信,总觉得自己象悬在半空,四周空荡荡的,有时又觉得很拥挤嘈杂,总是艰难而宁静,也不无欢欣地行走着,前面既无路径也无终点,当历尽艰辛地每到一处,却只有无谓与平庸,并非往昔未抵达时之所希翼,四处望去天海无涯。在德化瓷塑艺术的求索路上每有小悟,亦有更多的痛苦与失落,也总想能够抓住那一瞬间的真与美,却终因其虚幻而无奈地丢失,我在创作不断地否定与尝试中感到探寻的乐趣与苦恼同时存在。
  我常凝视琢磨明代何朝宗瓷塑艺术作品所蕴含的特有势态,同时也在审视自己的灵魂世界,寻觅那自省后的意境,为了这意境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劳作。艺术创作总是在不断的低潮失落中期待高潮得意,总想能够放弃更多的功利杂念而自由神游于艺术世界,享受艺术带来的宁静与平和,想着独坐陋室去实现自己那份艺术的梦想……

上一页:邓启涛:协会助推无锡城市品牌文化的明天
下一页:陆元钢:文化 城市发展的不竭源泉
    
产业研究
[城市文化] > 一座城的文化魅力 > 辽阳设立历史文化名城… > 历史文化名城应坚持“…
[创意营销] > 家居业的创意营销脑洞… > 玩转奥运营销:洪荒之… > 2015营销新关键词——…
[品牌故事] > 以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 > 锡企参与专项 打造无… > 企业品牌建设需要文化…
[专家视角] > 论国际视野下的创意文… > 李宜航:关于广东大力… > 陈少峰:文化产业园区…

知识产权
[版权] > 我国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 繁荣文化产业离不开著… > 江苏扶持版权作品产业…
[商标] > “滴滴绣”商标之争 苏… > 无锡知名商标达到1364… > 无锡市工商局发布商标…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