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产业研究 > 专家视角
 
开辟水上特色游 提升城市软实力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7-16 14:46:53  点击:2980

 

  草长莺飞,万物复苏。蛇年春天不知不觉之中,已悄然来到你我身边。踏着轻松的脚步,迎着拂面的和煦春风,去新建的运河公园踏春,一边欣赏融人文、音乐、书画、体育、工业遗产元素于一体的新景观,一边感受“运河文化”、“米市文化”、“工商文化、”“桥梁文化”风情,成为锡城许多市民节假日选择。春日温暖阳光下,公园里游人如织、人影幢幢……

  “倚水建城,因水而兴”的江南滨湖山水城市无锡,水是城市之魂,运河是城市形象所在!历史上运河在发展社会经济、促进南北交通以及军事上发挥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进入新世纪,无锡投入巨资整治水环境,挖掘人文历史积淀,大力开发旅游景点,修复人文遗存,运河面貌焕然一新。笔者以为应当重视整合人文风景旅游资源,对“水上游”线路整体规划,开通各种特色的“文化游”,使无锡具有3000多年历史底蕴,丰厚人文积淀,独具个性特色山水自然风光,转化为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湖光山色和人文旅游资源凝聚、辐射、激励效应,成为无锡这座江南滨湖水乡城市独具地方特色的“城市名片”。

  千年运河历经沧桑,古往今来黄金水道

  无锡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全长四十多公里,综贯无锡城区。无锡古运河历史可追溯到商末。三千年前,周太王长子泰伯在梅里建句吴国,为灌溉和排洪需要,率领民众开凿伯渎河。历史上吴王阖闾伐楚,夫差北上伐齐,都曾通过这条伯渎河。可见运河当时不仅在交通和农业灌溉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军事上也起着重要作用。

  这条河不仅是无锡早的人工河,应该说也是人类历史上早的运河了。现在无锡人叫伯渎河,也叫伯渎港,经梅村可到常熟。如今,这条河虽然已经失去它往日的重要作用,但悠悠河水,凝聚无锡三千年风风雨雨的历史,交织着水乡古朴醇厚的民风民俗。

  公元613年,隋炀帝全线贯通京杭大运河以后,无锡古运河发挥了交通上重要作用,成为南北运输大动脉。位于公园东侧滨河一座汉白玉浮雕长卷《运河无锡图纪》无锡风俗画作,描述再现了无锡古运河明清时期漕运高峰盛况。当时无锡同湖南长沙、江西九江、安徽芜湖并称“全国四大米市”。1888年,清政府实施“南漕北移”措施时,把无锡作为南方一些省县漕米起运点。当时,各省县常年派人住在无锡,采办漕粮。据史料记载,当时无锡仓储大米每年达到130万石以上,粮食业成为无锡百业之冠。无锡米市兴旺同时带动了无锡各行各业繁荣,当时运河沿岸人来人往,商贾林立,街市繁华,各地客商也纷纷云集于此,洽谈生意,贸易交流,使无锡真正成为“商贾云集,船乘不绝”之地。由于京杭大运河交通运输方便,旧时北塘以全国“四大米市”之一和“布码头”著称,为无锡商业和金融中心,江南重要粮食集散地。

  古运河交通便利也给当时统治者提供一种更为浪漫巡游方式,康熙、乾隆几下江南都曾在无锡逗留,位于无锡古运河中黄埠墩,由于周围水面宽阔,成为他们换乘小船去惠山游玩的驿站,两位皇帝都曾多次在此留下墨宝,留下故事民间传说,成为市井坊间百姓茶余饭后的永远话题。

  黄金线串“水上明珠”,人文历史积淀丰厚

  江尖渚、西水墩、黄埠墩,古运河犹如一条金丝带串连起一个个“水上明珠”。黄埠墩旧名小金山,位于古运河吴桥东侧,四面环水,是运河中“孤岛”。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48年,战国楚丞相春申君黄歇徙封江南,治理芙蓉湖水患曾扎营该墩,“黄埠墩”由此得名。黄埠墩面积220平方米,虽小巧玲珑比一个篮球场还小,但历史遗存丰富,人文积淀深厚,康熙、乾隆、文天祥、伯颜、海瑞“二帝二相一青天”都曾到此作诗题句。

  黄埠墩充满传奇色彩,留下许多优美动听的民间传说。相传古时无锡运河中有一蛟龙,龙头在江尖,小尖为龙身,西水墩是龙尾。一装满稻谷船只停泊三里桥米市,夜半突然风浪大作,船只倾覆稻谷颗粒不见,由于蛟龙庇佑,船主却毫发无损。事后人们便在三里桥米市前运河水中筑土墩视作“龙珠”,以安抚蛟龙。因此,有关“无论运河水怎样涨升,黄埠墩这颗‘龙珠’始终不会被淹没”的神话,在锡城民间广泛流传。唐宋以来墩上曾多次建寺院、水阁等。

  其实,黄埠墩的名气,并不完全因为它曾是皇帝的换船驿站,也是因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历史上文天祥曾两次经运河在无锡停留,南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南宋宰相文天祥,抗元失败后被元军俘虏,羁押沿大运河北上夜泊黄埠墩,运河两岸的老百姓听说后,纷纷点香洒泪跪送,文天祥感慨万分,在此写下了《过无锡》一诗:“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春。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从鼻欲辛。夜读程婴存国事,一回惆怅一沾巾”这首悲壮凄凉的诗句,报国之心,悲壮感人。现在在黄埠墩还能看到一幢建筑叫《正气楼》,是无锡老百姓为纪念历史上这位民族英雄所建造。

  明朝大清官海瑞游无锡时,为墩上环翠楼匾额题写“环玩临水楼”。明王永积《锡山景物略》载,墩上有寺庙,中楼建阁,东为“文昌阁”,西称“环翠楼”,南曰“小金山”,北名“水月轩”。清康熙、乾隆两帝多次南巡时均驻跸于此,并题诗咏怀。乾隆留下“两水回环抱一洲,不通车马只通舟,到来俯视原无地,攀徙遥吟恰有楼。含雨湿云偏似重,隔湖烟屿望如浮。惠山翠色迎眉睫,慢虑沾衣作胜游”的诗句。清咸丰年间,墩上佛殿楼阁等均毁于战火。

  与黄埠墩相对应的叫“西水墩”。西水墩有内外两个戏台,都是无锡百姓为纪念历史上两个县令所建造。一位是明朝的抗倭王其勤。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倭寇侵锡,无锡知县王其勤曾带领锡城民众,边动员窑兵在大窑路砖窑烧城砖,边组织百姓用城砖筑城抗倭。并与倭寇发生激战,当时何五路等36位义士英勇献身,击退倭寇后保全了无锡城。为纪念36义士,邑人于西水墩立庙奉祀。如今在锡城大窑路完好保存了20余座古窑址及当初窑业公所,在国内少见。另一位是明朝的刘五纬。无锡知县刘五伟率百姓治水消除水患,乡人尊称刘为“水仙老爷”,后人在此建水仙庙,以示纪念;清朝无锡监生支浩明为抗旱救灾,历尽磨难,告倒当地劣绅,开通显应坝,恢复显应桥段河道通水的故事,在民间传为美谈……

  整合运河旅游资源,打响“梁溪文化”品牌

  随着江尖公园、仙蠡墩遗址公园、运河公园、梁溪河风光带、京杭大运河风光带、环城运河风光景观带、中国丝业博物馆、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运河文化艺术馆、无锡古窑群遗址博物馆、蓉湖大桥等相继建成,接官亭、漕运码头、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南水仙庙、祝大椿故居·王元吉锅厂、周氏余庆堂、张氏嘉乐堂、书码头、原无锡压缩机厂N1955等重修和复建,京杭大运河、无锡环城运河、梁溪河两岸,一个个景观、景点,犹如镶嵌在千年运河上一颗璀璨明珠。然而许多市民和游客反映,当站在运河公园新老运河交汇处观景亭下,只见碧波荡漾中黄埠墩近在咫尺却可望不可及,成为许多无锡市民和海内外游客游览无锡风景后一大憾事。笔者认为适时开展“运河文化游”、开通黄埠墩渡船条件已成熟。为此建议:

  一、充分发挥山水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历史遗存综合效应,对现有时断时续、分散单一“水上游”线路,进行改进完善整合调整,在环城运河、梁溪河等侧重风光休闲“水上游”基础上,尽快开辟运河文化、工商文化、米市文化、丝绸文化、桥梁文化、古窑文化等,整合成独具个性、不可替代的“梁溪文化”。以“水上游”特色线路,吸引本地市民和海内外游客。

  二、挖掘整理三里桥米市、布码头、黄埠墩、接官亭、仙蠡墩、西水墩、江尖渚、芙蓉湖·莲蓉桥、梁溪河、仙蠡墩、清名桥、大窑路、漕运遗存等历史人文积淀,以及民间传说,进行深度开发和合理包装,编印成图文并茂的精美宣传品,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好的导游讲解员和形象大使,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增强无锡“梁溪文化”的感染力和外向辐射力。

  三、尽快开辟运河公园———黄埠墩———三里桥渡船。1982年,市有关部门将南门外张元庵前殿及戏台拆迁移建至黄埠墩,易名“正气楼”,以弘扬民族英雄文天祥爱国主义情怀,1983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墩上建有望山楼、文天祥诗碑、蓬莱门等。黄埠墩人文积淀丰厚,民间传说美妙,秀丽风光,不仅对外地游客,即便锡城市民也很有吸引力。虽然黄埠墩与运河两岸“一衣带水”,但长期以来,运河阻隔交通不便,连老无锡也没有几个能真正登岛欣赏过它的风貌。开辟运河公园———黄埠墩———三里桥渡船,使之成为对市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乡土教材,让这颗“深藏闺中人难识”的珍珠发出璀璨光芒。鉴于黄埠墩面积小,旅游接待容量有限,为保护运河生态环境,可采用限额适当控制每天登岛游客人数。

  四、注重配套设施建设,运河沿线增设茶室、书报亭、饮食店等服务网点,供应和推介无锡名特小吃、土特产品、无锡人文手册、旅游纪念品等,使“运河水上游”成为提升城市软实力,展示城市形象的品牌产品。

作者:袁裕坤  来源:无锡宣传

上一页:南京在苏南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思考
下一页:在彰显传统历史文化中绽放城市魅力
    
产业研究
[城市文化] > 一座城的文化魅力 > 辽阳设立历史文化名城… > 历史文化名城应坚持“…
[创意营销] > 家居业的创意营销脑洞… > 玩转奥运营销:洪荒之… > 2015营销新关键词——…
[品牌故事] > 以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 > 锡企参与专项 打造无… > 企业品牌建设需要文化…
[专家视角] > 论国际视野下的创意文… > 李宜航:关于广东大力… > 陈少峰:文化产业园区…

知识产权
[版权] > 我国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 繁荣文化产业离不开著… > 江苏扶持版权作品产业…
[商标] > “滴滴绣”商标之争 苏… > 无锡知名商标达到1364… > 无锡市工商局发布商标…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