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我们的网站-{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官网}
北仓门文化艺术网
首页 > 北仓门创意剧场
 
小剧场,我们向台湾学什么?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5-5 14:17:04  点击:3870

  2015两岸小剧场艺术节近日开幕,在这场历时长达一个多月、两岸三城市共同启动的小剧场艺术饕餮中,两岸戏剧人,尤其是年轻戏剧人将有更深的交流。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深入,除了的剧目和成熟的运作方式,台湾小剧场话剧深入社区、关注社群中普通人的戏剧理念也逐渐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春天,万物更新,正是玩耍的好时候。热心于文艺活动的人都会发现,不少艺术节、音乐节都喜欢选在这样的时候举办:没有燥热和蚊虫的烦扰,却能换上只要年轻怎么穿都好看的衣服,与心爱的人一起,看看年轻的的时光。今年初夏,北京、台北和高雄三城的戏剧迷又能享受到一场精致的筵席: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与广艺基金会主办,联合北京9剧场,由北京哲腾文化和心艺合一文化传播承办的“2015两岸小剧场艺术节”将再度撩起夏天温情的面纱。

  始于2012年两岸小剧场艺术节如今也走到了第四个年头,逐渐热络的两岸青年戏剧交流带给两岸戏剧人界限广阔的互观与思考。大陆戏剧人从台湾的小剧场文化中受益良多:除了剧作本身,更深入创作理念的发掘、戏剧市场的运作以及戏剧生态的培育。

  灵魂的剧场

  “小剧场”的概念进入台湾和大陆的时间相对比较接近,“台湾现代剧场的开拓者和代表人物(赖声川语)”金士杰从一穷二白里创建兰陵剧场的上世纪80年代初,大陆导演林少华正忙着将西方小剧场戏剧《信号》引入大陆。当时的大陆小剧场话剧,虽然是在较小的观演空间进行的演出,但其观演模式还是传统镜框式舞台结构。

  上世纪末的20年,是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使这一时期中国话剧走向低谷。困境中的话剧开始全方位革新,探索新的出路。在戏剧理论上,小剧场戏剧的环境创造与空间设计推倒了斯坦尼拉夫斯基的“第四堵墙”的观念。布莱希特和中国传统戏曲强调戏剧假定性的观念,成了实验性和探索性的大陆小剧场话剧的一面旗帜。

  然而与大陆不同,上世纪90年代后,台湾的小剧场话剧转向了另外的一个层面:“1990年代的台湾剧团比较重视作品,重视跟观众之间的互动,某种程度上它的先锋、实验性减少,逐渐变成一种市民戏剧。”台北艺术大学助理教授林于竝说。

  自此之后,台湾小剧场的生态与普通市民生活的关系一直十分紧密。剧场不仅是社区的文化娱乐空间,更成为表达、释放思想的场所。成立于1988年的临界点剧象录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由一群跨校学生团体渐渐演变成的极风格化的小剧场代表性团体,自创团完成台湾个讨论同性恋文化的代表作后,正式命名为临界点剧象录,取其表现戏剧之及表演艺术包容的广度。剧团期许在剧场中经由自我批判、训练,建构属于以人为本的剧场历练,营造一个开放、自由,没有界限的创作空间,以剧场的力量进行隐性的社会改革。通过剧展、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着艺术的跨界探索,与资源整合。

  剧场的灵魂

  “如果说台湾小剧场的存在是为探索和传播普通人的精神,那么每个社区中的普通人是剧场‘灵魂’。与大陆小剧场模式不太一样的是,在台湾,不少剧场都承担着当地社区文化中心的职责,他们开办暑期班,让年幼的孩子了解剧场,开办工作坊,给周边普通的上班族圆表演梦的机会。这不仅是一间剧场,更是一个社区的文化记忆。”在台湾生活多年的柯文良说,“但目前大陆的剧场基本还是表演平台,它对周边的社区居民是大门紧闭的。剧场的生与死、兴与衰,甚至连剧场门口卖面皮的都不关心,更不要说凝聚周边社区的向心力了。”

  的确,在台湾,一件剧场扎根于一地,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营,让周边的居民都成为了剧场的主人与支持者,一度是小剧场经营的常态。如今活跃于台湾戏剧界的知名剧团,几乎都不遗余力地营造着各种让周边民众更热爱剧场、更爱走进剧场的环境。而其剧作的创作,也更贴近这些普通人的精神诉求与需要。例如在此次两岸小剧场艺术节上亮相的无独有偶工作室作品《剪纸人》,不仅能让成年人思考生命的舍得哲学,也适合7岁以上的家庭亲子共同观看,限度适配了社区家庭的娱乐需要。

  单从表面上看,这些举措,大陆的小剧场做得的确不够。但是这种情势的形成仅仅是因为剧场没有向民众“打开大门”吗?答案显然不是这样。

  “我是广西人,这里本不是我生长的地方,而周边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些‘北漂’。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精神家园和向往之地,即使在一个剧场之内,能凝聚大家的也只有理想。抛开理想,我们都是萍水相逢。这跟台湾那种数十年的老社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北京某剧场工作的文小洛(化名)说。这不仅造成剧场经营模式的不同,更造了戏剧创作尤其是题材选择上的不同。由于大陆小剧场的消费人群是25-45岁的青年,他们共同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放松心情的精神诉求,近年来,大陆的小剧场创作莫过于夸张的“爆笑喜剧”,这不仅是票房的需要,也是大陆戏剧人对大陆观众独特需要的积极回应。

  两岸的互照

  两岸小剧场戏剧交流先是2012年由“两岸青世代剧展”开始,2014年起“两岸小剧场艺术节”扩大举办规模,北京、台北、高雄等三城市“合体”,以“LiveYourLife”为主题,邀请两岸作品到对岸演出,两岸小剧场艺术节的规模渐渐形成。在交流逐渐深入的过程中,两岸戏剧生态、观影需求的互照也更为明显。从今年的演出剧目上,我们能看出两岸各自独特的视角与共同关注的社会现象。

  此次北京站引人瞩目的剧作,莫过于两岸共同打造的剧作《我和我的午茶时光》,这部戏深刻地关注了现代都市的“低头族”,不慈不悲地指出“我们的朋友不是别人,而是每天捧在手心的智慧机器玩物”,让手掌上的3C产品也成为演员,由台湾剧场导演周东彦领军创作群,与北京演员、制作单位共同打造,用多媒体形式关注着人们不断异化的现代生活。

  而与刚刚在票房上大获全胜的电影《特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大陆黑色幽默喜剧《你好,打劫!》则将在5月赴台,

  号称“用绅士般的优雅态度,朝心上狠开一枪!”被赋予“由南到北笑翻台湾人”的重任。

  与《驴得水》系出同门,由北京哲腾文化制作的《你好,打劫!》曾获大陆全国戏剧文化奖肯定,并在亚洲各地巡演。导演饶晓志曾与大陆剧场界大腕导演孟京辉合作,推出《艳遇》、《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佳作,《你好,打劫!》由影星李亚鹏担任监制,他并表明有意将话剧翻拍成电影版。

  配合戏剧上演,为加强观众与导演之间的交流,艺术节还安排有六场艺术家主题沙龙活动,邀请此次展演戏剧的导演和特邀嘉宾,为观众细说作品风格,让观众听懂剧场。作为艺术节的首场活动,场艺术沙龙邀请到的是戏剧《山居》的编导庄一和编剧、策划人史航,他们用生动幽默的对话,向现场观众讲述了在这个全视频化的时代环境中“我们为什么要买票进剧场”。

  此外,艺术节还将举办“戏里戏外”台湾剧场纪录片展映,通过《记忆空的记忆》、《优人神鼓云脚台湾》、《观》、《郑和1433》四部纪录片讲述经典剧目幕后的故事。同时,艺术节还将举办三个艺术工作坊的展示,包括贾克乐寇《诗意的身体》工作坊、无独有偶《剪心花》剪纸光影工作坊、无独有偶魔幻光影剧场工作坊。

  (孙萌萌)

  (来源:人民政协报)


上一页:小剧场里的呼吸声
下一页:优质的原创才是小剧场的魅力源泉
    
北仓门创意剧场
> 海内多知音 丽日共春风… > 当前语境下传统剧场如… > 小剧场: 用情怀感动… > 文创50条已起步 上海剧… > 无锡:大型原创音诗画…

创意经理人
> “老城厢”厚植乡土人… > 给文创工作者更多机会… > 文化产业存三类共性问… > 范周:文化产业发展归… > 文创品牌难赚钱?窥探…

知识产权
[版权] > 我国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 繁荣文化产业离不开著… > 江苏扶持版权作品产业…
[商标] > “滴滴绣”商标之争 苏… > 无锡知名商标达到1364… > 无锡市工商局发布商标…

 

 政府网站 | 无锡市委宣传部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江苏省委统战部 | 无锡市委统战部 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 | 无锡市共青团 | 梁溪区政府 |

 艺术网站 | 东方艺术网 | 雅昌艺术网 | 中国题字网 | 

 
Copyright © 2012 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无锡市梁溪区北仓门37号 TEL: +86-510-8232 9999
Website:www.bcm-art.com     苏ICP备12006283号-1